首页

控精女王

时间:2025-05-26 02:58:57 作者:展现魅力 激发活力(观沧海) 浏览量:47484

  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建成了二十四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大幅增产——

  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新时代中非合作)

  最近,位于刚果(布)贡贝农场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好消息不断:豇豆、螺丝椒大获丰收;玉米新品种试种成功,亩产近700公斤,是当地品种产量的3倍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科明喜笑颜开。

  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框架下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建成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助力非洲国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

  科技助力 产能升级

  7月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内一片繁忙景象:试验田里的木薯陆续成熟,李科明正带领当地技术员和农户共同收获木薯。“拔出来的木薯要及时归仓储存,以保证木薯的质量。”李科明一边采收,一边叮嘱大家。

  “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木薯加工业,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农业专家到来之前,这些成果我们不能想象。”刚果(布)农业部长保罗·恩戈博表示。

  刚果(布)耕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但之前受制于良种不足、栽培技术落后等因素,木薯粉及其他食品每年缺口约37万吨。多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派出20多名专家,常驻示范中心,开展农业种植和禽类养殖示范。

  2011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薛茂富来到刚果(布),经过走访和调研,发现当地缺乏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等知识。此后,开展试验示范和组织技术培训成为中国专家的日常工作。

  “提高产能首先要从种苗繁育上下功夫,筛选抗病性更好的优良品种。”薛茂富说。多年来,中国专家将从国内带来的木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选育出3个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比当地品种产量提高数倍。

  同时,中国专家在当地开展多期技术培训,向周边农民介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示范中心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上门咨询培训或工作机会。2020年9月,当地种植户迪亚汉巴纳·马亚拉·罗梅尔从新闻报道上了解到示范中心,主动来这里应聘技术员。“示范中心不仅给我提供了工作机会,还让我学会了各类农业技术。在这里,我与中国专家共同开展试验,向周边地区农民推广种植技术。”罗梅尔说。

  今年5月,示范中心向刚果(布)英淖尼法莱兹农业保护区捐赠了近40吨优良木薯种茎,并指导当地农户种植约45公顷。示范中心还建成当地首条木薯食品自动化生产线,批量生产高品质木薯全粉和食品。“这改变了刚果(布)人民长期依靠手工去皮、水泡加工木薯粉的生产方式,木薯粉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恩戈博告诉记者,“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刚果(布)木薯产量从每公顷15吨提高到30吨。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技术培训 授人以渔

  走进肯尼亚跨界国际有限公司的香蕉种苗培养室,一个个装有种苗的培养瓶整齐排列。公司总裁露西·米玛诺正仔细查看种苗的生长状况。

  “营养液的配制、组培苗接种手法和培养阶段的温湿度、光照等细节都要注意。”米玛诺曾参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培训班,第一次接触到香蕉种苗组培技术。为了系统掌握这项技术,2014年,米玛诺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门进行为期28天的访问学习。

  “中国专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从生产和管理环节高效发展香蕉产业,这对我的帮助极大。”米玛诺说。回国后,她投资建立了肯尼亚最大的香蕉种苗组培繁育工厂,为东非和中非地区农民及企业提供脱毒香蕉组培苗,有效推进了肯尼亚香蕉产业发展。

  像米玛诺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每年,一批批非洲学员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通过参观考察、现场教学等方式,学习热带农业技术,并将相关知识带回非洲。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为非洲培训了近3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还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援外技术培训,派出专家100多人次到国外开展热带农业援助项目。

  2023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9名专家抵达卢旺达,围绕热带粮食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等,为45名学员开展了为期20天的技术培训。

  “我们的粮食产前损失和产后浪费较大,中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加工技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卢旺达农业和动物资源开发委员会主任特莱斯福尔·恩达巴门耶表示。

  培训期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振文重点讲解了木薯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让卢旺达菲洛斯农业经济公司经理恩丁达巴希兹·埃利亚格外惊喜。“木薯叶片可以做食材,木薯皮可以加工成家畜类的饲料,木薯茎杆还可以培养食用菌。”埃利亚说,“培训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们公司也计划开展木薯副产物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收益。”

  合作共赢 深化友谊

  “种植高产优质嫁接苗3年就能挂果,以前用种子种植需要5到6年才行。”莫桑比克楠普拉省那萨瓦拉地区的种植户朱丝·阿曼达说,“中国专家传授的技术不仅便利了腰果树管理,也让腰果产量翻了倍。”

  2010年至201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与莫桑比克坚果研究所、莫桑比克农业科学院东北区域研究所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提升腰果产量,并开展其他农业合作项目。

  “通过合作,我们与中方建立起稳固的关系,在专家人才、种质资源、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产品加工和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莫桑比克农业科学院东北区域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奥·查穆埃内说,“我们期盼与中国专家团队开展更多科技合作。”

  项目实施期间,中方专家团队开展了莫桑比克腰果病虫害种类调查和鉴定、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等内容的联合研究,探索形成了适宜莫桑比克生产实际的腰果栽培技术。2010年至2019年,莫桑比克腰果生产面积由11万公顷提升至17万公顷,腰果年产量从9万吨提升到14万吨。

  “双方合作既提高了莫桑比克腰果产能,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国热带农业技术,也加深了中莫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中润说。

  “未来,我们计划在非洲主产区实施木薯、大蕉等热带粮食作物宜地化育种、良种替代、良种良法、采后减损及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等,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提升粮食安全自主保障能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积华说。

  日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来自中非农业科研机构、区域组织、企业的130余名代表围绕中非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等展开讨论。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达科拉表示:“中国通过持续科技创新提升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样的巨大成功是非洲所向往的。”(人民日报 记者 曹文轩)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近十年中国春季沙尘天气减至年均9.2次

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谢国群在交流中表示,演员胡歌和奥运冠军马龙访台均影响深远,揭示了青年就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希望在上海工作和学习的台青、台生能够向台湾岛内宣传大陆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吸引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到大陆工作和学习,发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桥梁作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接触,让他们看一看大陆发展的真实情况。”谢国群说。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启幕 游客踏青赏樱领略盎然春意

中国女子铅球在称霸亚洲的近50年时间里,曾经见证过李梅素的21米76,巩立姣希望能够重现这样的辉煌,同时她肩上也有更重的责任和胆子——那就是等待着身后的年轻人赶上自己,并且找到接班人。

(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政商高层访粤之行呈现三大亮点

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1月份日本受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出口增长拉动,出口额达7.3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9%,连续2个月增长。进口方面,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回落成为拉低进口额的主要原因,1月份进口额为9.0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6%,连续10个月减少。其中煤炭进口额为4299亿日元,同比减少43.2%;液化天然气为6224亿日元,同比减少28.8%。此外,通信设备进口减少了21.9%。

拜登特朗普锁定各自党派提名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上演二次对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汇基金投资收入组成包括债券投资收益579亿元、香港股票投资收益66亿元、其他股票投资收益478亿元、非港元资产外汇估值下调163亿元,以及其他投资收益80亿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